
广受好评的开源、免费、跨平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Wireshark 4.6 正式发布!这次重大更新覆盖了 Linux、macOS 和 Windows 三大平台用户。
自 4.4 版本以来,Wireshark 在功能和体验上有了不少进化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主要的新功能和改进。如果你想了解完整的更新细节,建议直接查看官方的发行说明。
Wireshark 4.6 主要更新
Plots 统计功能
在 Wireshark 4.6 的「统计」菜单里,除了大家熟悉的「I/O 图表」,你会发现下方还多了一个新的「Plots」选项。
我们先来回顾一下「I/O 图表」:它其实是一种直方图,会把捕获到的数据按时间分段,把每个时间段的数据打包成一个数据点。比如,我们抓到了一大堆 DNS 查询流量,就能用「I/O 图表」来显示每秒 DNS 查询名称的平均长度,看起来「长这样」:

在这种模式下,Wireshark 会为每 1 秒创建一个 bucket(桶),然后计算并显示该桶内所有查询名称长度的平均值。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观察平均值和峰值吞吐量等指标,也因此得名「I/O 图表」。
可如果我们不想看平均值,而是想知道每个查询名称的「真实」长度呢?这时候新功能「Plots」就能派上用场了。还是同样的 DNS 查询长度,如果我们切换到「Plots」功能,「画风」就会变成这样:

你会发现,相比看似杂乱的「I/O 图表」,「Plots」呈现的图表反而能看出一些规律。这是因为我抓的是家里的 DNS 流量,和大部分家庭的情况类似——各种智能设备分布在各个角落,它们的应用会定期「回传」数据,刷新状态。规律性的波动,在「Plots」模式下一目了然。
其他主要变更
- macOS 安装包现在统一成了一个通用磁盘镜像,不再区分 Arm 和 Intel 版本。
- 支持在实时抓包的同时直接压缩写入,更加省空间。
- 数据包列表里的内容现在可以复制成 HTML 格式,方便做报告或分享。
- 在 macOS 和 Windows 平台上,现在可以单独切换浅色或深色模式,不受系统设置影响。
最新评论
网站改版了,本文内容已更新。
这个煞笔网站有变化,和文章里的不一样了,找起来太费劲
还有两天就可以玩了
24H2 放心升,更早版本建议将重要文件备份(不放在 C 盘就行)。